各期新增客户数量多于一次性客户数量,盈建科客户真实性存疑。此外,公司在资金充沛的情况下,宁愿将大笔资金用于分红,也不去建设关键项目,无视市场和客户的白白流失,白白浪费了宝贵的四年——盈建科的大股东和管理层是否真正在乎公司的发展呢? 本刊记者 吴加伦/文 2020年8月26日,北京盈建科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盈建科”)IPO申请获得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委的审核通过,证监会于2020年12月同意盈建科的注册申请。在审核过会近5个月后的2021年1月20日,盈建科终于成功登陆创业板。 此前,公众号“天下公司”曾发表文章《盈建科:研发投入和研发成果无优势 知识产权诉讼风险仍存》,文中指出,盈建科研发费用率大幅低于行业均值凸显技术研发环节薄弱,加上软件著作权数量较少意味着公司存在较大的知识产权侵权风险。除上述问题外,盈建科在客户数量和募集资金投入项目等方面存在的相关问题,同样值得关注。 客户数量披露存在矛盾 信披文件显示,盈建科2017-2019年客户数量分别为977家、1156家、1852家,各期新增客户数量(即以前年度从未采购公司软件或服务的客户)为543家、645家、757家,新增客户数量逐
近期,A股上市公司独董频频辞职引发资本市场热议,而分散独董履职风险的董责险更是受到市场各方关注,关注的焦点集中在这几点:董责险的投保情况如何?董责险可分散哪些董监高履职风险?投保了董责险是否就意味着董监高就“安全”了?今年以来,A股上市公司董责险购买计划出现较快增长。《证券日报》记者根据东方财富Chioce数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截至11月21日,共有154家上市公司发布了董责险购买计划,同比大幅增长53%。增速虽较快,但A股上市公司董责险整体投保率仍较低,目前累计投保率不足两成。引人注意的是,即使投保了董责险,并不意味着上市公司及董监高就“安全”了,主要原因是,已投保的董责险的保额可能并不能完全覆盖董监高等高管的履职风险,一旦“出事”,董监高仍有可能判赔至倾家荡产。平安产险高端产品中心总经理沈乐行告诉《证券日报》记者,“有过半上市公司投保的董责险的最高保额在5000万元或以下,目前的保障额度严重不足。”董责险购买计划快速增长 随着公众及投资者法律意识不断强化,上市公司董监高等高管的责任风险亦与日俱增,其个人资产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大,通过保险手段分散该类风险的产品也应运而生。董责险发端
自10月中旬以来,在政策调控和供需格局影响下,黑色系商品期价迎来了一轮大幅下跌行情。郑商所动力煤和大商所焦煤主力合约期价近一个月跌幅超过了50%,而焦炭、铁矿石和钢材等其他黑色系商品,也不同程度地出现较大跌幅。多位专家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为应对冬季较强的需求,10月份以来政策不断加码,使得煤炭市场供需结构得到较大改观,同时,商品期货市场交投逐渐回归理性,目前黑色系商品期价已逐渐贴近现货市场。短期来看,由于煤炭供应量不断提升,且需求端的累库增大,预计黑色系商品期价下行仍是大概率事件。供应端得到快速释放 自10月中旬以来,以郑商所动力煤为首的黑色系商品强势行情迅速调转,在近一个月的时间里跌幅超过了50%;以黑色系商品主力合约计算,10月19日收盘以来,动力煤期货2201合约跌幅为55.15%,焦煤期货2201合约跌幅为50.51%,焦炭期货2201合约跌幅为37.07%,铁矿石2201合约跌幅为27.65%,锰硅期货2201合约跌幅为36.73%,硅铁期货2201合约跌幅为51.72%,玻璃期货2201合约跌幅为30.15%。“10月中旬以来,煤炭产业政策调控叠加需求冰点,黑色系商品期
11月18日,冠城大通(600067,SH)发布公告称,终止分拆子公司大通(福建)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通新材)上市申请进程。 “公司经综合考虑资本市场环境变化、自身经营情况及未来业务战略定位,统筹安排业务发展和资本运作规划,并与相关各方充分沟通及审慎论证,决定终止推进本次分拆大通新材至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申请进程,并撤回相关上市申请文件。”冠城大通表示。 据冠城大通披露,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为房地产开发、电磁线生产销售、新能源锂电池及电解液添加剂生产经营等。大通新材的主营业务则正是电磁线,今年上半年,大通新材的业绩取得了较大幅度增长。 此外,冠城大通称,其承诺在终止本次分拆上市事项后一个月内,不再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事项(含分拆上市)。 已经撤回相关申请文件 去年7月,大通新材向证监会提交了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申请材料,并于今年1月收到了证监会的反馈意见。在长达18页的反馈意见中,总计涉及41个问题。随后,大通新材递交了新一稿的招股书。 11月18日,冠城大通发布公告称,大通新材于近日向证监会提交了《关于撤回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申请文件的申请》,并于2021年11月17日收
墙布行业头部企业浙江联翔智能家居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翔股份)正冲击A股IPO。 据联翔股份招股书披露,2020年度,公司业绩下滑,而在这背后则是其产品线价格的全面下降,以及高价产品独画刺绣墙布和循环刺绣墙布销量下滑。不过,在这种情况下,联翔股份仍计划对产品线全面扩产,扩产幅度甚至达到产品年销量的一倍以上。 高价产品量价齐跌,却仍要大幅扩产 联翔股份主要从事墙布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业务,产品主要分为独画刺绣墙布、循环刺绣墙布和提花墙布,三种产品的价格在2018年的价格分别为590.32元/米、234.22元/米、97.71元/米,然而,到2020年,其价格已分别下降至467.36元/米、231.41元/米和72.14元/米。 与此同时,独画刺绣墙布2020年度的产销量均较2019年度明显下滑,循环刺绣墙布则是自2019年以来产销量连续两年大幅下滑。而作为价格最低,同时也是价格下滑最为厉害的提花墙布,却仍在报告期内不断增加产销量。 由于联翔股份三种产品共用一条定型加工线,如此,通过加大价格最低的提花墙布的产销量,联翔股份在招股书中表示,其在2020年的产能利用率达到了100.50%
在上交所同意恢复对新三板信创安全公司联软科技(837790.NQ)的发行上市审核后,11月18日,联软科技于科创板更新了部分上市审核文件,继续冲刺IPO。此前9月30日,其因发行上市申请文件中记载的财务资料已过有效期,被上交所中止发行上市审核。 此次联软科技拟发行不超过2199.34万股,募集约4.26亿元,用于联软零信任研发项目、新一代企业级安全保护平台ESPP 研发项目等。 联软科技的运营主体为深圳市联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3月,注册资本为6598万元,公司法人为王志。据招股书介绍,联软科技主攻企业级网络安全市场,主营业务是为政企客户提供网络安全产品和服务。目前推出终端安全管理、数据防泄露、数据安全摆渡、网络入侵检测、移动端安全管理、互联网安全监控服务平台等产品的安全服务。 据招股书,联软科技的产品在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等细分领域得到应用,拥有 21 家全国性银行中的 11 家银行总部客户,全国前 10 大保险公司中 3 家保险公司总部客户,全国前 10 大证券公司总部客户,端点安全产品在金融领域市场份额居行业头部。 联软科技于2016年在新三板挂牌,对赌协议显示,
中国网财经11月19日讯(记者 叶浅 胡靖聆)11月15日,中国网财经发布报道《嘉必优“单价最贵”高端产品燕窝酸遭起诉:要么盗窃技术要么违法添加?》,引发嘉必优投资者的讨论。 目前,嘉必优没有通过公告回复燕窝酸被诉等问题。在上证e互动平台,嘉必优回复投资者相关提问时称,“公司一贯坚持合法规范经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关于媒体报道涉及的案件信息,公司尚未收到法院诉讼材料,对案件事实尚不了解”。 而对于嘉必优生产工艺的质疑,获批菌种的原创研发单位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燕窝酸项目研发负责人则告诉中国网财经记者:“从嘉必优的专利来看,嘉必优通过基因操作,也就是大家一般理解的转基因的办法产出唾液酸的可能性比较大”。 同时,他提到,从嘉必优的专利判断,通过该转基因方法生产燕窝酸的时候,很可能要添加抗生素,而这种生产方法是不能用于食品的。只要不是采用转基因的方法制备燕窝酸,肯定首先要产出聚唾液酸,所以验证嘉必优是否通过转基因生产燕窝酸,方法很简单,就是嘉必优能否提供100公斤聚唾液酸。 如果按照嘉必优披露的通过发酵法制备燕窝酸,那么就要考虑其所用大肠杆菌菌株的安全性。由于某些大肠杆菌菌株含有毒力基因,外
近日,湖北恒安芙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恒安药业)对创业板上市委的第一轮问询进行了回复。此轮问询中,卷入虚开发票案、创业板定位、核心技术等问题成为重点。此外,恒安药业募投项目进展、新增产能难消化也引发媒体关注。 接受虚开发票7.77万元 曾因税务问题被罚 中国裁判文书网在今年5月公布一则虚开发票案刑事判决书,该判决书显示,恒安药业等26家医药公司通过支付相关手续费,从涉案开票公司获取148份增值税普通发票,涉案金额约1010万元。 招股书显示,2018年5月1日,恒安药业与仪陇蕊蕾签署《市场推广服务协议》,委托仪陇蕊蕾开展产品糠酸莫米松乳膏在四川区域的市场推广工作。结算时,恒安药业收到仪陇蕊蕾提供的3张、共计7.77万元增值税普通发票,并向其支付7.77万元市场推广服务费。 根据判决书,上述增值税普通发票在没有任何业务往来的情况下通过支付相关手续费开出。恒安药业在问询函中表示,上述取得增值税普通发票行为未达到虚开发票罪立案追诉标准,且公司住所地公安局、人民检察院及人民法院出具了相关证明。 值得注意的是,恒安药业并未在今年5月12日递交的招股书中披露上述信息,而在9月29日的招股书中
出品:新浪财经上市公司研究院作者:浪头饮食/ 王永11月16日,重庆啤酒发布公告,称其控股子公司嘉士伯重庆啤酒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嘉士伯重啤”)与佛山市三水区西南街道办事处签订《啤酒生产基地项目投资意向书》,计划于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投资建设啤酒生产基地项目,该项目固定资产投资不低于10.3亿元,设计啤酒产能50万千升/年,预计2024年投产。截至2020年底,重庆啤酒各个工厂总设计产能为277万千升,本次新增产能相当于现有产能的18%。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重庆啤酒整体产能利用率为76%,这还不包括新建产能。在行业整体产量连续下滑的大背景下,重庆啤酒逆势扩产能原因或是押注乌苏啤酒在疆外市场的扩张。嘉士伯此前主力市场主要集中在新疆、西藏、宁夏等西部省份,上半年进入了陕西、河南及山东市场。在此次佛山工厂开建之前,公司江苏盐城的项目刚刚投产。在啤酒行业高端化趋势下,为了让乌苏成为全国化大单品,重庆啤酒正在抓紧布局。但是,其中的风险也不容忽视。目前乌苏在疆外市场仍处在渠道扩张阶段,其增长是渠道铺货带来的,公司短时间大量上马扩产能项目能否被消费端最终消化还有待市场检验。重庆啤酒开启扩张 斥资1
财联社(广州,记者 任超宇)讯,受益于元宇宙概念火爆,凯撒文化股价自10月28日的低点快速上升,截至11月17日,区间涨幅达28%。公司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却于11月16日晚宣布减持,而与此同时,公司的股份回购计划仍在进行中。有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行业技术尚未成熟,元宇宙还有很长的路要走,5G和云计算是未来突破的关键。 凯撒文化(002425.SZ)日前公告披露,控股股东凯撒集团(香港)有限公司及其一致行动人志凯有限公司计划自公告披露之日起15个交易日后的6个月内,减持股份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1%。另一方面,上市公司回购计划仍在执行过程中。前期公告披露,凯撒文化拟耗费最低5000万元,最高1亿元资金回购股份。截至10 月 31 日,已经回购300万股,支付总金额为2157.08万元。如果以最低回购标准计,至少还需2842.92万元用于回购股份。 因存在以回购方式为股东减持“护航”的嫌疑,上市公司回购和重要股东减持“撞车”的情况一直被市场诟病。实际上,凯撒文化控股股东凯撒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志凯有限公司2020年来多次减持上市公司股票。叠加2021年定增导致的原有股东份额被动稀释,控股股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