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稳运行仍是主基调 大米价格行情持续弱势整理
11月中下旬以来,随着国家出手调控以及终端备货工作的完成,大米的价格开始止涨企稳或是局部地区小幅下跌,米企的开机率也随之下降。那么临近年底,国内大米市场能否像其他农产品价格一样,当前行情仅仅是个震荡,后期能否继续发力,再次冲一冲?
分析认为,大米不同于其他经济作物,作为口粮以及根据当前的消费量,未来市场上涨空间非常小,平稳运行是主基调。
米糠价止跌反弹
自11月初以来国内米糠价格稳中下行,从侧面反映出大米需求开始下降,市场需要时间消耗库存。上轮糠价下跌中部分地区累计下跌幅度近0.2元/斤(如下图所示)。究其原因在于10月末国内米企开机率大幅上升,主要是稻价快速拉高,大米成本增加,激发下游备货热情,市场呈现新米上市不跌反涨的行情。同时玉米价格受国家调控,也顺势下滑,带动其他相关替代产品价格下跌。
进入11月份南方气温下降,水产饲料需求萎缩,加之新稻糠水份大、含油率低的因素制约,加快了糠价的下滑速度。但自上周末以来,随着终端备货的完成,国家临储中晚籼稻重启拍卖,市场降温,米糠回归至供应紧张的格局,糠价也随之快速反弹,东北粳稻糠价格已涨至0.95元/斤以上、籼稻糠部分地区再次回升至1.1元/斤,为袋装,米糠、碎米价格的上涨能为米企增加利润,但此部分量毕竟少。
粳米价格弱势震荡
新季粳米上市以来,价格高开低走,市场需求方面也持续疲软。如今东北产区普通圆粒大米具体依质定价,整体来讲陈圆粒大米走货好于新米,主要是价格低,具备一定的优势。长粒香大米价格呈现跌跌不休的态势,当前价格较往年相比至少低0.1-0.2元/斤,但也无法激起下游采购热情,归根结底在于终端的消费量有限,而今年苏皖两省的晚粳米价格较往年高,未有倒流现象发生,对东北产区整体的冲击也非常有限。截至目前东北普通圆粒大米出厂报价在1.85-2.1元/斤不等、长粒香米价格在2.15-2.35元/斤,个别品牌价格略高、超级稻米价格在2.15-2.20元/斤。虽然月底黑龙江粮库开始启动托市收购,对普通圆粒水稻价格有一定的支撑,但米企订单量少,拉动大米价格走高的概率不大,不会出现粮库与米企抢粮的现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