瞬返佣网,最权威的恒指期货、原油期货、国际期货返佣网站

在线客服      客服QQ:1371754032
您的当前位置: 瞬返佣网 交易策略

首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科技合作与国际交流促进全球创新与发展

2023-10-31     152

首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定于11月6日到7日在重庆举行。在10月30日国新办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科学技术部副部长张广军、重庆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张安疆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郑备介绍了有关情况。

据介绍,本次大会聚焦数智科技、生命健康、绿色低碳等重点领域,平行举办“一带一路”青年科学家论坛、开放创新促进发展中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论坛等5场主题活动。此外,围绕全球科技创新热点话题,将召开产业变革与企业技术创新、信息时代科研范式变革等3场活动。

会议期间将举办共建“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十年成果展,设置了深化科技交流、推动民生改善等8个展区。此外,配套活动主要包括“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年会、“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区启动仪式、系列的考察对接等活动。

据悉,目前已经邀请到7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300多名重要外宾出席,其中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国外院士、专家学者、国外知名高校校长等近40名专家。同时,国内院士、高校校长、科研机构以及重点企业代表也将参会,开展全方位、多领域的交流。

10月18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功举办,中方宣布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包括将“推动科技创新”作为第五项,并提出中方将举办首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

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作为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内容,科技创新合作十年来取得了丰硕成果。

张广军表示,十年来,在各方共同参与和推动下,科技合作机制不断深化,科研人员往来愈发紧密,科技合作成果日益丰硕。截至目前,中国已与80多个共建国家签署了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共同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广领域的科技合作格局,结出实打实、沉甸甸的合作“果实”。

在共同促进人文交流方面,中国与共建国家深化全方位科技往来,中国支持逾万名共建国家青年科学家来华进行短期工作和交流;累计培训共建国家科技和管理人员1.6万人次。

在共同提升科研能力方面,中国与共建国家实施了多批联合研究计划,并在农业、医疗、信息、新能源、基础研究等多个领域共同建设了50多家“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建立了10个海外科教合作中心。

在共同服务民生改善方面,中国与共建国家支持建设公共卫生科技合作中心、农业技术示范中心、菌草技术示范中心、海水养殖研究中心、山地灾害研究中心等一批合作平台,同时实施了一批“小而美”的合作项目,促进科技成果让更多人受益。

在共同支撑产业发展方面,中国与共建国家推进科技园区合作和多领域技术转移示范,中国面向东盟、阿拉伯国家、非洲等区域建设了9家跨国技术转移中心,与各国共建覆盖广泛的技术转移网络,服务各国产业升级。在共同助力文明传承方面,中国与共建国家开展联合考古和文物保护等科研合作,在探寻丝绸之路多元灿烂历史面貌的同时,展现出文明互鉴的和美诗篇。

张广军说,未来,中方期待与共建国家继续深入实施“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以开放创新汇合作之力,以共商共建谋发展之路,共同促进更加开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国际科技合作和交流。

“科学技术本身是世界性的,也是时代性的,发展科学技术必须具有全球视野。”张广军表示,中国致力于构建合作共赢的科技伙伴关系,推动科技成果惠及更多的国家、更多的人民。

他指出,互利共赢的政府间合作取得了积极进展,构建起了多层次、全方位、广领域的科技合作新格局。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签署了117个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与各国在气候变化、清洁能源、生命健康等多个领域开展了务实合作,并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果。2023年,我们已经与多个国家、地区、国际组织签署了多项科技合作的文件,已为元首外交提供了35项科技合作成果,有力支撑了元首外交和国家外交重大活动。这个格局已经构成。

他表示,将深度融入全球科技治理体系,为应对人类挑战贡献中国智慧。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加入了200多个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深度参与包括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等一批近60项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我们在这些组织的贡献度、影响力明显提升。同时,我们大力支持中国科学家牵头发起深时数字地球、海洋负排放等国际大科学计划。我们通过“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的推动,使得我们国家在创新丝绸之路建设中取得积极进展,可以说服务“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作用不断提升。中方主动设置全球性科技创新的议题,牵头发起绿色电力未来使命,启动实施碳中和国际科技创新合作计划。

他还表示,将进一步加大科技对外开放,营造良好开放创新生态。包括试点设立面向全球的科学研究基金,加大国家科技计划对外开放力度,鼓励和支持外籍科学家面向全球挑战的科学问题开展研究。我们加强与各国政府间、科技界、产业界的交流互动,推动人才、技术、资本、数据等创新要素的顺畅流动。同时,支持各国科研人员开展联合研究开发,共同推出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成果等。开放创新生态建设有了新的布局和设计。

“面向未来,中国科技开放合作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我们将以更加积极的思维和举措推进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加快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同各国携手打造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的科技发展环境,为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贡献科技力量。”张广军说道。

在线客服系统